对毁坏生态环境的不道德无法手软,不做下不为例,要把制度的刚性和权威稳固竖立一起。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与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查会时,就生态文明建设公开发表重要讲话,反映了党中央毫不动摇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坚毅决意。全国两会刚刚完结没多久,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启动了今年的执法检查,目标直指水污染防治法实行情况。与整天有所不同,这次执法检查将首次引进第三方评估,通过借出“外脑”,更加多使用数据化、精准简化的监督方式,推展人大监督工作提质增效。仔细观察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期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的一系列措施,难于找到,“充分发挥法律制度的刚性约束起到”沦为其中的亮点。事关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无法沦为“稻草人”“橡皮筋”。过去一些地方在处置发展与法治的关系问题上教训十分深刻印象。例如,此前祁连山局部生态毁坏问题十分引人注目,但《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几经3次改动,部分规定一直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不完全一致。2017年,中筹办、国办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收到通报,一批党政干部被问责。要防止类似于的法律上“抽”、执法人员上“退出”现象,法律制度就必需沦为刚性的约束和不能触碰的高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