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这是我国首个面向2030年的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在BAT以及众多A股公司争相着力人工智能的同时,新三板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也大大发力。Wind数据统计资料表明,新三板上海证券交易所企业中,目前主营业务牵涉到人工智能领域的共计22家公司,有7家在创意层行列。 明确来看,在人工智能细分领域,不少新三板公司的毛利率、技术储备远不如A股同类公司。虽然这些新三板公司广泛规模稍小,成长性强劲。分析人士认为,人工智能作为未来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将步入长周期投资价值,未来人工智能将对金融、生产、家居等重点行业展开重塑,对于不具备非常丰富技术储备的新三板公司,未来较慢发展的潜力不容极强。 在上述22家人工智能概念新三板公司中,净利润最低、毛利率最低的公司当科智能生产子行业工业机器人领域中的北超伺服,公司的毛利率可与A股的汇川技术相媲美。2016年公司构建归属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3990.8万元,同比快速增长43.02%;构建毛利率48.35%。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变革,无论是语音输入法、人脸识别、无人驾驶等感官技术,还是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专家系统等产品,应用于范围都更加甚广,这对于技术储备非常丰富的公司十分不利。彭海回应,生物识别与机器人热门主要与行业应用于程度有关,应用领域涵括了家居生活、商业经营、物流、安保等众多方面。目前TMT、自动化与金融领域的企业人工智能应用于程度较高,而医疗、教育、旅游等行业应用于程度较低。 在工业机器人方面,A股共计5家上市公司,而新三板主营业务是智能化工业机器人的也有5家,此外还有27家专门从事工业机器人涉及业务的新三板公司。但新三板工业机器人公司的平均值市值仅有2.8亿元,近高于A股工业机器人平均值108亿元市值。值得一提的是,在服务机器人方面,新三板有2家涉及主营业务公司,而A股则没涉及公司。